在泰国做志愿者,不是旅行是生活
小女子在泰国教汉语,貌似跟组里某个姑娘是同行哈^ 。^自我介绍一下吧,LZ女,89年生人,差一点九零后。研究生,佛教徒。身为北京土著,骨子里是高原山谷上放牧牦牛脸庞黑红羞涩淳朴的姑娘。踏过天葬台的冰雪,敦煌的沙,也曾穿着绣花鞋走过江南的石板桥。骑车环青海湖搭过运羊毛土豆的小卡车,在午夜的华山上遥望过璀璨星空下灯火辉煌的长安城,在云南一住三个月雨夜滇红清谈。在北京宅了半年喝茶弹古琴读书写小篆,终于蠢蠢欲动破壳而出来到了泰国。
旅行变三观,这是真的。。
刚开始的时候,远方啊,流浪啊,甚至旅行这个词本身啊,都充满着无尽的吸引力,使我如此狂热兴奋地沉迷其中。而现在,慢慢沉下来。对赶路拍照不再有热情。更愿意在一个地方慢慢地停留下来,每天工作,做饭,吃饭,休假,生活。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很多“喜欢旅行”的人一旦被称为游客,会生气。好像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是,我们要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可是,在一天按图索骥游玩完景点之后,坐在街边喝个饮料看看身边景色,就算是体验到当地人的生活了吗?我总是觉得,这样的追求似乎并没有必要。我们每个人总会是一个地方的当地人,总会有自己的故乡,有自己生存心心念念牵挂血肉相连的地方。如果你不曾在这个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工作奔波,买菜做饭,刷自己的马桶,如果不曾有深深打进你心里一碰就流泪的人。那怎么叫当地人呢。
话说LZ是国家汉办项目派过来的,到泰国之前完全不知道自己会被分到哪里,可能是曼谷,也可能是某个深山老林,只能听天由命。出发之前,所有的亲戚老师都忧心忡忡地为LZ祈祷说:最好分到曼谷啊!除了LZ自己实在对大城市审美疲劳,更希望自己能分到舒服干净的小地方。。。
回想起LZ第一天跟大部队到曼谷,凌晨一点多,扑面而来的湿热。几个小时以后,得知自己被分到Phetchaburi,一个闻所未闻的中南部小村。学校老师开车来接,从曼谷出来一路上茫茫绿野,开个十几分钟都不见人烟。最后终于见着了一条街,两边有茅屋,也有那种小平房,放眼望去二层楼都是稀罕的高层建筑。整个天地间花怒放的红,树铺天盖地的绿,天就像祖国的大西北一样蓝,云就像青藏高原上一样浓。颜色浓艳得理直气壮。LZ心里窃喜:这地方对了。
这个地方真的很适合过日子。
没有公交车,没有出租车,泰国老师基本开车,学生基本飙摩托。中国老师无车可飙,亦无驾照,只好骑自行车,俨然一景。在这个小村里,大马路上可以自由调头,车速随心所欲自由发挥,我觉得他们总有一天会开的超过光速的。去远处就得叫怂条,类似于加了篷的卡车,充当着出租车的作用,打电话给司机大叔他会上门来接,服务十分到位。村里木有商场,坐车二十分钟有超市,规模相当于天朝的家乐福,每次怂条大叔都恨不得直接给我们开进超市去。
关于住。
LZ住在学校里的教师公寓,设备完善,现代化程度极高,一个超大的单人间,目测二十平米左右,独立卫生间,有热水,有空调,有冰箱,有开水壶,有超大的床,每天睡觉把自己摊成大字还能打三个滚,有免费无线网,下暴雨时信号会颤抖,有一个超级迷你还带天线的小电视,LZ来了第一天好奇研究,结果只能收到五个泰语台,从此再没打开过。。。宿舍周围生态环境极好,出门就是树丛,有鸟在LZ窗口做窝,松鼠在头顶跑来跑去,无数狗终日横七竖八的趴在地上连眼皮都懒得抬,有若干羞涩的壁虎与LZ同居,夜晚常常欢乐地歌唱,各种没腿的腿少的腿多的造型不可思议的虫子,偶尔还能看到蛇一波三折地过马路。。
关于吃。
当地人嗜甜真不是盖的,随便买个面包咖啡,配料表第一位永远都是50%以上的糖,在711买个鸡肉包子,尼玛居然是甜的。。。不过这里也是水果的天堂,荔枝、鲜龙眼、火龙果3~4块钱一斤,山竹两块五,菠萝蜜4块钱一袋当饭吃无压力,菠萝香蕉跟不要钱一样。。。
平时一份海鲜炒饭合人民币4块钱,华丽丽的大虾鱿鱼足斤足两有木有!一份宋当3块钱,著名的冬阴功5块钱。。。
泰国最让人感动的是,不会坑蒙拐骗!坐车吃饭买东西要价都很实惠,只有主动给你减价的,没有看你是游客使劲坑你的!当然曼谷普吉那种地方除外,那里已经不是泰国了。。。还有就是进中国人开的店要慎重啊,泰国人不会坑你,但你的同胞可能会。。。。 亲 你好 你现在还在泰国做义工吗?我想加入泰国志愿者 不知道怎样选择和操作比较快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