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的微笑
一、我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本来只是想暑假出去走走,不想窝在家里度过空虚无为的夏天。然后碰巧了解到了关于wwoof组织的事情:让你以工作换食宿的方式走遍世界。并在豆瓣网上看到了一个网友的尼泊尔wwoof之行的分享。突然意识到这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旅行方式:在旅行的同时为当地社会做点贡献,并且省下一大笔食宿费。于是我和另外2个队友ANN和Jolie就决定:今年暑假,走吧!]
二、见闻与感悟2.1关于“Ruwon”
我们联系的组织名叫“RUWON”(Rural women’s network),总部在加德满都,是一家以帮助未受教育的妇女而起步的公益组织。我们支教期都住在组织的创始人Dhruba先生家里,这家组织起初的目的是帮助文化程度不高的妇女学会读书认字,以便改善她们的生活。Dhruba先生从组织创立以来,5年间一共帮助了400多个妇女,每天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和当地志愿者一起,为这些妇女们辅导数学和英语,并且利用wwoof的平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来做短期或者长期的义工。我们是其中之一。
但是,我们今年的工作有所改变,不是教妇女,而是教孩子。这些都是来自尼泊尔公立学校的孩子。因为负担不起私立学校的学费,所以只能去接受公立学校粗糙的大班教育,而放学之后则来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免费地接受课后辅导。大多数孩子的妈妈曾经都是Dhruba的学生,当他发现对妇女的辅导收效甚微之后,转而开始辅导这些妇女的孩子。“与其辅导人生基本已成定局的妇女们,还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因为孩子学东西快,改变他们未来的可能性更大”,Dhruba说。
于是,我们在加德满都的kapan区,为期20天的支教历程就这样开始了。
2.2 “我们不需要更多的自由,我们需要的是发展。”
尼泊尔在2008年结束了长达10多年的战乱,毛派取得了国家的统治权,开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共和国。在尼泊尔停留的一个月中,我的观察是:这是一个很民主的国家。虽然穷人很多,虽然贫富差异很大,但是政府会倾听人民的声音。尼泊尔人动不动就会举行罢工,以抗议政府的决议,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政府从不采取暴力镇压。
我对dhruba说,虽然你们国家的经济不发达,但是你们的政治氛围很好,人人享有言论自由,人人有权表达自己的政治主见。在中国就不一样,很多意见不能在公共场合发表,互联网上的禁忌也很多。Dhruba却回答说:“你说的是事实。但问题是,自由太多有什么用呢?人民还是很穷。我们不需要自由了,我们需要的是发展。虽然你们中国社会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你们经济的高速发展却是另我们羡慕不已的事啊。”
除了Dhruba之外,很多的尼泊尔人也有同样的想法,他们感叹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感谢中国对他们国家提供的许多帮助,并且已然不认为自己国家的言论自由、政治民主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我不得不感叹:任何东西,都只有失去了才知道它的宝贵啊!
2.3 信佛的国家,人民的心地都不会太差。
在尼泊尔,我最害怕被别人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信什么?”每次在我尴尬的回答我没有宗教信仰之后,对方失望地回答“哦”,然后又抱着试试的心态问:“那大多数中国人呢?”我又只好回答:“大多数中国人也都没有宗教信仰。”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中国社会的不安定,和人民没有宗教信仰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少了一种团结和凝聚的力量,个人的生活中,也缺少一种精神寄托和道德约束。
大多数尼泊尔人都信奉印度教,大多数印度教徒又都是素食主义者。
在尼泊尔,我们所遇到的,大都是笑盈盈地、友善的人。尼泊尔人对外来游客都相当友善。在街上问路、找人拍照,从来不用担心会碰一鼻子灰。经常会有人主动停下来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也经常会有人主动双手合十道一声“那马斯德”(你好)。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加都住的地方,楼下有一家小小杂货铺,杂货铺的老板好的令人发指。因为主人家Dhruba家里没有冰箱,我们在超市买的蔬菜和牛肉没地方放,于是就商量可不可以去借老板冻汽水的冰箱一用。
3个人扭忸怩怩了好一阵,推选出了一个代表去找老板商量,还想着如果老板不愿意就付点电费(尼泊尔电费贵,1块多钱一度)。结果证明,之前的铺垫完全是多余的,老板二话没说拿起蔬菜牛肉就塞进了冰箱。而且,而且,因为在尼泊尔的宗教中,牛是神兽,是他们的God,所以尼泊尔人都不吃牛肉,也不喜欢吃牛肉的人。但是,好好老板还是让我们把他们“上帝之肉”冻在了他的冰箱之中。后来我们提出要给电费他也没有接受,并且在每天停电的时候还专门拿电池出来支撑冰箱的运行。我们每次去拿一点蔬菜出来,老板也是耐心地拿小刀帮我们划开超市塑料袋,并拿自己店里的口袋帮我们把蔬菜包地好好的,我们差点被感动地热泪盈眶。
后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信佛国家的人民,心地都不会太差。
2.4 原来你们有这么多的机会接触英语。
去尼泊尔之前,我们在网上查到的尼泊尔语言情况是“尼泊尔语,上层社会通用英语”.到了当地才发现,尼泊尔的年轻人,英语可比中国年轻人好得多。原因归结如下:由于尼泊尔国土面积很小,工业不发达,多数商品,尤其是日用品依赖于进口。这样,从小小的牙膏到糖果,零食,电视,电脑,基本上都是英文介绍。
我们发现多数尼泊尔人使用诺基亚的手机,但是手机不能显示尼泊尔文,所以大都是英文系统。因此,这些年轻人每天看到的、接触到的英文,可比中国孩子多多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中国的小孩子因为应试教育而学哑巴英语,能写出准确无误的单词和句子却说不出来。而尼泊尔小孩则正相反:可以说很流畅自然的口语,而书写的时候错误百出。对于一个导游算作是高薪职业的旅游国家来说,我觉得后者还是比较实用。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课堂上的英语教育只能给我们的小孩精准的语法知识和巨大的单词量,而真正要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口语,高频的英语环境是不可或缺的。
2.5 不同的生活目的。
在尼泊尔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生活节奏实在是太,太,太慢了。
Dhruba家的作息时间表大概是:男人和祖国的花朵睡到9点起来,孩子们换校服,吃妈妈和小姨准备好的早饭,然后go to school。男人去工作,孩子们10点到下午4点待在学校,中途不吃饭,4点过回家之后再随便吃点snack(饼啦,饼干啦之类的),差不多9点的时候再吃一顿,和早餐一样正式的米饭+酱黄瓜+咖喱炖菜+绿豆汤。这是Dhruba家每天一成不变的菜谱。唯一的改变在于土豆块和土豆条,酱黄瓜丝和酱黄瓜块。而Dhruba家所有的家具,都仿佛是为了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慢而设计:刀钝的不行,切个白菜都要好几分钟,为什么不磨快一点?答案是:怕伤手。炒菜和烧水的锅壶没有木把手,每次端下灶都要先垫几层厚厚的毛巾在铁把手下面。
这里的人,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日:周六。但是他们却把这一天休息日执行的相当严格。绝大多数商店周六都会关门,老板才不管你是不是购物的大好时机,他要回去陪老婆孩子。就算不是周六,市中心的商店也是早上10点才慢悠悠的开张,傍晚7、8点就打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
用中国商人的眼光来看,这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中国的生意人,都是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不放过任何一丝赚钱的机会。周末、节假日,更是赚钱的好时机,怎么可能关门。
这样的差别,归根结底是生活态度的差异。到底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赚钱?家庭?享受生活?显然两国人民的价值观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造就了整个社会的氛围,也或多或少影响了经济的走势和人民普遍的生活质量。
尼泊尔的人民,生活节奏慢,办事效率低,也比中国人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大多数人很穷,连水果都吃不起。但是,他们很快乐。他们在贫乏的物质条件中享受着家庭的欢乐和生活的乐趣,每天在对印度神的憧憬之中安静、愉悦、祥和的生活着。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不以金钱物质为核心的生活态度。谁能说经济的发展就是一个国家的全部呢?
三、感悟
这些基本上就是我们在尼泊尔的体验缩影了。其实说到底,我们所看到、所感受到的东西,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太多的现实利益,但是它让我们接触到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而这样的好处是,我明白了我们的生活圈子是多么狭窄,我们的思维和观念有多么局限。我们之前所看重的东西,可能并没有那么的重要。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中国的社会缺乏的就是对多元价值观的包容,社会主流所认同和赞赏的价值观很单一,对于成功和幸福的定义也太狭窄。当你走出去,看到世界上其他地方还有这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你就更能以宽容的眼光来看待你自己社会中的一些你所不赞同的价值观。
所以,趁年轻,多出去走走,带着一颗勇敢的心上路,在旅途中拥抱生命的美好。
此文为江南大学尼泊尔小分队成员在尼泊尔的义工旅行回来之后所写。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CAPE|全球青年实践网络
页:
[1]